找到相关内容867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性义浅论

      大   纲  一、 前 言  二、 佛性的语义  (一)buddhadhatu(佛界)即佛性义  (二)buddhagotra(佛种性)即佛性义  (三)buddhagarbha(佛藏)即佛性义  三、 佛性义的解释  四、 结 论  【参考书目】  一、前 言  在大乘佛教经论中,尤其是以真常系为主者,佛性一词常与某些词混用,或等同视之。《涅槃经》也说佛性有种种名。吉藏于《大乘玄论》卷3云...

    释学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3145074.html
  • 无情有佛性

    天台宗的教法是以观心为根本的,因此湛然在观心法解上特别强调无情有佛性之说,并且著《金刚@①》专书来论述之。这是因为当时天台宗处于守成时代,为了要发扬光大天台宗的教观,就不能不对当时的慈恩宗,禅宗的末流歧派所持的观行理论有所批评,而无情有无佛性正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。但是这问题只是观行中的问题而不能作为事相问题来看待。无情有佛性的问题并不始于湛然。初唐时三论宗的吉藏,盛唐时禅宗的南阳慧忠都曾提出这一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240712.html
  • 眼见佛性的含义

    眼见佛性的含义 1、前 言   近几十年来,台湾佛教兴旺,也产生了一些新兴团体,它们有不同于正规佛教的主张,因而引发了不少争议,远者如现代禅,近者如萧平实等都是。   现代禅团体急流勇退,闭门...4000/4000.htm 本文只就其重点“眼见佛性”来谈谈。 2、略说一些观念差异   “眼见佛性”这个名词的出现佛教界,并广为大家所知悉,根源于台湾萧居士团体。他的禅宗自创一说,说法不同于传统禅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1950467.html
  • 三因佛性

    智者大师据北本“大般涅槃经”卷二十八,对一切众生,皆具三因佛性,此因显著,即成三德妙果。  1。正因佛性:正即中正,中必双照,离于边邪,照空照假,非空非假,三谛具足为正因佛性!亦即诸法实相之理体,为成佛之正因。  2。了因佛性:了即照明,由前正因,发此照了之智,智与理相应,为了因佛性。  3。缘因佛性:缘即缘助,由一切功德善根,资助了因,得开发正因之性,为缘因佛性。  [金光明经玄义卷上、四教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1454722.html
  • 佛性与修行

    佛性是宇宙人生的内在根本,是十法界或净或染的实相本体;修行则是悟证佛性的手段和显发本是妙德的途径。对於佛性与修行的不同层次的认识和体验,可以看出一个佛教徒的精神面貌与修为素养。  通过观察而知,在一般佛教徒中存在著以下六个层次的修性问题:  一、不明佛性,不知修行  不明了佛性的真实意义,也不知道如何去依法修行。这有二类人:一是专事求拜的信佛者,只会到寺里烧香拜佛、祈求福佑,不知佛是何人,法是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0239207.html
  • 论三因佛性

    论三因佛性 作者:张秉全 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,而不能成佛者,迷真逐妄,背觉合尘故也。   三因佛性者,谓正因、了因、缘因也。佛者,觉也;性者,不改之义。此三因佛性,人皆本具。而佛与众生,心行受用,绝不相同,此何故也?盖由佛背尘合觉,众生背觉合尘之故,所以佛性虽同,迷悟迥异,故苦乐升沉有天渊之隔。   (一)正因佛性。正谓中正,就是说中必双照,二谛具足,名正因佛性,此乃天然性德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1654318.html
  • 佛性与法性

    佛性与法性  惟觉法师  佛性与法性,二者的义涵一定要分清楚。明白何为佛性?何为法性?修行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,才能成就无上菩提。  佛性就是觉性、灵明妙觉的菩提自性,《华严经》云:“修行不发菩提心,犹如耕田不下种”;《楞严经》云:“知见立知即无明本,知见无见斯即涅槃”,知见就是指这念心。一切经论都讲“菩提心”,菩提心就是指我们的觉性,觉性就是佛性,说法不同,指的就是一个,体认菩提心对修行人来讲...

    惟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257272.html
  • 略论三因佛性

    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。所以未能成佛者,迷本逐妄,背觉合尘故也。言皆有佛性者,三因佛性是也。何谓三因?即正因,了因,缘因。佛性者,佛,觉义。性,不改义。此三因佛性,人人本具,乃天然性德,而佛与... 试略释三因佛性之义。   一正因佛性。正谓中正,乃双照二边之中谛也。《涅槃经》说:即是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,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,故名正因佛性。此正因佛性,在因名正因佛性,在果即法身果德。印光大师云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158268.html
  • 道元论佛性

    道元论佛性  阿部正雄著  王雷泉译  道元(1200~1253),是日本佛教史上最杰出、最不同凡响的人物。他的殊胜之处至少有下述三个方面︰  首先,他把当时日本所有的佛教形式都当作不真实的而予以...却是道元独具的。依仗着宗教觉悟和深刻洞见,道元掌握了最深奥、最真实的佛性。在这样的理解中,他敢于对前代祖师的话甚至佛经本身作重新解释。结果,他的正法观念代表一种最纯粹的大乘佛教,最深刻地显示了佛陀开悟...

    阿部正雄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364205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佛性学说

    净影寺慧远的佛性学说 廖明活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四期1994.03 出版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页263-286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 页263 “佛性”观念是在东晋末年(五世纪初),因著大乘《涅槃经》译出,而开始在中国受到注意;并在南北朝时代(五、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4648131.html